?
20年前的一記落槌,意味著中國終于推開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大門,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,中國不斷擴大開放,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,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。
20年來,中國如何履行承諾、把握機遇、迎接挑戰?又如何為區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提供助力?本期《習近平講述的故事》與您共同回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年的風雨歷程。
2001年11月10日,多哈灣畔,隨著會議主席卡邁勒手中“入世槌”落下,世貿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決定。同年12月11日,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第143個成員。
然而在中國剛剛加入WTO時,一些觀點認為入世意味著“狼來了”。因為中方在入世協定中做了不少承諾,包括大幅降低貨物進口關稅,開放服務貿易市場,修改相應的法律法規等,都有可能會給國內的企業、就業帶來沖擊。
加入世貿組織之前,我國汽車進口關稅一直在高位運行。從2002年開始,我國汽車進口關稅逐步下調,讓更多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,激烈的市場競爭激勵產業加快轉型升級,倒逼國產品牌崛起和發展。此后,國產汽車在市場份額上持續提升,也逐步銷往海外。事實證明,起初大家所擔心的降低關稅會出現負面影響的情況,并沒有發生。
20年來,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,中國關稅總水平由15.3%降至7.4%,低于9.8%的入世承諾;中國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規2300多件,地方政府清理19萬多件,激發了市場和社會活力。
20年前,中國1天進出口貨物115.6億元,現在只要3個多小時;20年前,中國1小時消費4.8億元,現在只要6分多鐘;20年前,中國1分鐘創造GDP0.21億元,現在只要7秒鐘……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。
進博會、廣交會、服貿會、消博會……一個個開放合作平臺,成為中國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生動實踐,勾勒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壯闊圖景。從引進來到走出去,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“一帶一路”,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,為區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提供了助力。
入世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的過去,也會深刻影響中國的未來。多邊和區域貿易合作利于全球應對未來危機。我們要拿出信心、采取行動,與世界攜手應對挑戰、共促繁榮進步。
監制:劉剛
出品人:孫志平
制片人:樊華、張平鋒
統籌:韓珅、王志斌
編導:李林欣、曹彥語、王安浩維
記者:劉春暉、李林欣、李俞輝、王心彤、郭剛、孫青、李海偉、周蕊
包裝:夏勇
海報:劉萌萌(實習)
?
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
新華通訊社出品